文化
- 文化
【當愛已成網事番外篇】和成千陌生人匿名聊天 她靠交友軟體填補無法滿足的慾望
手機螢幕顯示匿名來電,何倩熟練地接起電話,刻意壓低嗓音「喂」了一聲,電話那頭的陌生人問:「為什麼要這麼小聲?」何倩調皮竊笑,語氣一派正經:「我剛潛入一戶人家,他們看起來蠻有錢的,我正準備犯案。」
- 文化
臺海局勢升溫 兩岸諜報小說《叛國者》問世 「少康專案」史實改編!演繹1949年以來最驚心動魄的一場情報戰
曾任端傳媒總編輯的李志德,2020年入職鏡文學,經過兩年半的田調及寫作,即將在5月26日出版諜報小說《叛國者》。這是李志德第一本長篇小說,他透過大量的調查採訪,蒐集兩岸情報戰的第一手資料,加上生動的情節及人物的撰寫。鏡文學相信,《叛國者》堪稱1949年以來兩岸經歷冷戰熱戰之後,臺灣最被期待的一部諜報小說。
- 文化
兩廳院 × 鏡好聽全新Podcast《表演藝術心理話》 解密台前幕後的心理奧祕
國家兩廳院攜手原創聲音內容製作平台鏡好聽,於 4 月 27 日推出「知識好好玩」全新系列 Podcast 節目《表演藝術心理話》,由音樂家,同時也是神經科學家的李承宗擔綱主持,邀請表演藝術領域的不同角色對談,包括藝術行政、劇院服務人員、觀眾、舞蹈家,透過心理學與行為科學觀點,剖析激盪出藝術火花的精彩元素,以及台前幕後不為人知的內幕與心理機制。
- 文化
【好聽人物】平路:寫小說非常難,但那難度也正是樂趣所在
腳步輕柔緩慢,講話溫軟細柔,平路踏出的每一步、說出的每一句,都間隔著些許空白。她每一次的低頭沉吟,都像拉起結界一般,周遭靜得能聽見她的思緒,是那樣地快,又那樣地深,彷彿高速探進深黑的意識海底,試圖撈出最精煉也最真實的字句來表達自己。
- 文化
【容貌焦慮番外篇】在人肉資本主義裡掙扎向上
「app打開第一眼就全是身材照。當你在交友軟體上傳訊給10個人,卻沒有半個人回訊時,你就會知道有些地方出問題了。」19歲開始在同志圈出道,跨出去尋找自己社群的小智用「人肉資本主義」來形容這個充滿外貌的環境,他淒涼一笑:「以前念書時會覺得人要充實腦袋,出社會後會驚覺『沒有人想跟你的內在美上床』」,那是很血淋淋的競爭市場,「你才發現,外貌是一種籌碼,會改變多事。」
- 文化
【好聽人物】陳繁齊:文字被讀出聲音後,才是一個完整的作品
「《脆弱練習》的『練習』,其實是情傷時候寫的,」詩人陳繁齊坐在錄音間裡,坦誠地說,談起第三本詩集《脆弱練習》的起點,他的語氣像一面靜止的湖泊,沒有一絲漣漪,一如他書中的文字,平靜堅毅,像一名謹慎的匠人,用專注的目光審視自己的作品。
- 文化
【好聽人物】楊琢琪:我期待的是不用藥、不打針,但從根本去翻轉他人的人生
「楊琢琪是一位奇怪的醫生。」談起疼痛醫師楊琢琪,同業的醫生友人如此評論。確實,楊琢琪是一位奇怪的醫生。
- 文化
鏡好聽攜手工藝推手陳明輝 《我們的工藝時代》Podcast開播
我們可能都熟悉日本的陶藝、漆器,領略過歐洲的玻璃、水晶,但屬於我們的台灣工藝呢?我們知道多少?鏡好聽攜手台灣工藝美術學校創辦人陳明輝共同製作《我們的工藝時代──讓美回到日常》Podcast,今(15)日於Apple Podcast、Spotify「每日鏡好聽」Podcast頻道正式開播。陳明輝致力於工藝教育,將生活工藝產品融入現代消費社會,於節目中他將和來自各領域的工藝工作者對談,有百年漆藝品牌光山行的接班人、透過工藝凝聚部落文化的卡塔文化工作室、結合當代設計與木作的設計品牌木趣設計,以及在不同教育現場的工藝推廣者,一起談談台灣工藝的過去與未來。
- 文化
【好聽人物】凌宗魁:讓美感的鑑賞力進入我們的基因
現職博物館員的凌宗魁,長年投入文史研究與文化資產保存的運動,業內人稱「文資界傑尼斯」,除了明示清秀外型媲美日系偶像外,大概也象徵著他在許多關注文資領域人們心中的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