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【鏡相人間】當他們一腳踩進債務流沙(下) 當年的卡奴後來怎麼了

    台灣曾經有那樣的年代,人人手上少則3、5張,多則十幾張信用卡,塑膠貨幣閃閃發亮地締造了消費榮景。然而很快地,塑膠貨幣成了「塑膠鴉片」,信用卡也從支付工具變形為借款工具,最後,卡債風暴襲來,繳不出卡費的人們搬家躲債,甚至燒炭。近年,新型態的借款工具再次盛行,「車貸」與「商品貸款」大行其道,本刊上一期便揭露了這類新型態貸款的亂象,包括浮濫放款、繁複高額的利息與附加費用。對比2005年的卡債風暴,兩者軌跡相似。當年,風暴過後,政府終於加強監管,然而,不慎踏入卡債陷阱的五十多萬卡債族,人生已無法重來。當年的卡債族後來怎麼了?我們訪問3位走過風暴的「卡奴」,這些年,他們經歷了漫長無光的暗夜,而在黑暗降臨之前,他們也只是很普通的上班族,有的也只是很普通的願望而已。

    2023.05.29 05:58 臺北時間

  2. 【鏡相人間】當他們一腳踩進債務流沙(上) 揭開車貸、商品貸與代辦的神祕面紗

    「80萬車價,貸您200萬」「融資信用貸款30萬竟然那麼簡單」⋯,這幾年,台灣人每隔幾天就會接到電話問你要不要借錢,貸款廣告更像是大賣場裡的食物架,琳琅滿目又誘人。然而,幾個長期協助負債者的民間機構,甚至法扶,這2年陸續接到奇怪的求助個案,負債類型正是高額的車貸與令人摸不著頭緒的「商品貸」。他們不約而同聯想起十多年前的卡債風暴,憂心目前只是冰山一角,更大的債務風暴正醞釀中。

    2023.05.22 05:58 臺北時間

  3. 【鏡相人間】我就這樣沉迷線上博弈 疫情下的成癮現象與戒癮難題

    疫情3年,除了居家辦公造成宅經濟爆發式成長,更有一項產業無聲蔓延:線上博弈。刑事局統計資料顯示,2020年全台網路賭場破獲件數為635件,2022年破獲件數增為1,226件,成長整整1倍。疫情下的經濟焦慮、人際隔絕、網路與手機發達,都成為賭博成癮的關鍵誘因。台灣視賭博為非法,卻對成癮者視而不見。2020年,台北市松德醫院首創博弈門診,近2年發展出團體治療,越來越多債台高築、親友翻臉、甚至動念輕生的成癮者願意尋求協助。過去老一輩瘋六合彩、大家樂,現在線上博弈則有族群年輕化的趨勢,危害比實體賭場還要大。我們專訪3位年輕人,談談他們為何沉迷線上博弈?如何與家人坦白?戒除賭癮又為什麼那麼困難?

    2023.03.27 05:58 臺北時間

  4. 【賭博成癮番外篇】賭癮是什麼?股票、虛擬貨幣算賭博嗎?

    松德醫院首創戒賭團體,第一階段為期8週,目標是停止賭博。帶領團體的臨床心理師徐士閎說:「我們的課程第一章就花了一點篇幅定義賭博,賭博不像喝酒、用藥,我們定義賭博是兩個人以上,為了獲得某些事情,用有價值的東西作賭注,而事件結果是用機率去決定。」常見的百家樂、老虎機、德州撲克較無懸念,而投資股票落在灰色地帶,「股票漲跌沒人知道,你可以分析,但沒辦法保證明天開盤是漲是跌,只要沒辦法確定就有賭博性質。我們團體活動會帶討論,有些人覺得股票是,有些人覺得不是。」

    2023.03.27 05:58 臺北時間

  5. 【鏡相人間】凝視頓巴斯 張乾琦的戰地攝影紀實

    過去1年,攝影家張乾琦先後4次進入烏克蘭拍攝,本刊繼去年獨家取得授權,這次將刊載第4次、在烏東頓巴斯地區的影像作品,這裡被視為戰爭決戰點,也是目前兩軍激戰最激烈的地方之一。張乾琦說:「我的工作的荒謬性或許在於,我傾向前往人們不停逃出的地方,一個逆行者。」儘管多次藏身戰壕中,躲過砲彈轟炸,他仍計畫未來將持續前往戰地記錄。有別於聲色激動的媒體即時影像,透過他的觀景窗,我們靜靜地看見戰爭中的殘酷、力量與荒涼。

    2023.02.27 05:58 臺北時間

  6. 【鏡相人間】戰火浮生 烏克蘭居民的戰地心聲

    2022年2月24日,俄羅斯入侵烏克蘭。2國軍事實力懸殊,俄羅斯有超過700架戰鬥機,烏克蘭僅37架,國際上不看好烏克蘭能抵禦北方強國的攻擊,但1年過去了,烏克蘭人仍為自己的家園奮戰著。本刊訪問6組烏克蘭戰爭見證者。有情侶開台灣珍奶店,提供飲食和電力,成為小鎮居民的保護傘;有在戰火中堅定情感,在煙硝中舉辦婚禮的志工;也有協助軍方製作土製炸彈,髒話講得越來越流利的台灣女生。國際專家說,烏克蘭是為了西方和平而戰,但故事中的烏克蘭人是為了自己的存亡而戰。戰場是槍砲的交鋒,在陸地、天空上,但戰場也在烏克蘭人的心裡,武器,是西方國家提供的飛彈和坦克,但也是烏克蘭人自身信心、勇氣,和智慧,這是勇敢烏克蘭人們教導這個世界的事。

    2023.02.24 05:58 臺北時間

  7. 【烏克蘭戰地心聲番外篇】熱血工程師為前線醫療募資 他說烏俄開戰最需要這個

    30歲的伊利亞(Illia Kovalchuk)是新創軟體公司的工程師主管。烏俄戰爭爆發後,大量傷患從東、南方的前線送到他的家鄉聶伯羅(Dnipro),他與夥伴亞歷山大(Alexandr Buchkov)創辦MED HELP Dnipro,為救治傷兵募集醫藥與醫療器材。

    2023.02.24 05:58 臺北時間

  8. 【鏡相人間】火車當收容所敘利亞女孩仍有夢 土耳其強震災民互助盼曙光

    2月11日,我們前進土耳其東南部、鄰近敘利亞北部邊境,距震央1小時多車程的奧斯曼尼耶(Osmaniye)。在這個受創嚴重的城市,截至12日,估計已有超過800人因地震死亡;土耳其政府與國際組織搭起緊急救助的安置中心,奧斯曼尼耶市火車站中的一列火車,更被作為災民的臨時住所。車站人潮來往,我們走進一節節車廂中,探訪暫居於此的敘利亞及土耳其家庭,他們訴說著如何倖存、如何奮力度過災難中的寒冬,繼續生活。

    2023.02.15 05:58 臺北時間

  9. 【你的快門殺了牠番外篇】動社記者會公布上百種遭籠拍鳥種 業者紛紛關閉群組

    本刊與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(以下簡稱動社),合作調查台灣六處鳥類非法拍攝場所,昨(8)日動社與立委林淑芬召開記者會,進一步公布更多鳥類籠拍、誘拍及巢拍證據,要求行政部門與檢調單位即刻徹查取締,嚴格執法。記者會後,新竹、桃園三處業者紛紛解散LINE群組,業者也主動公告、表示不再營業。

    2023.02.09 17:33 臺北時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