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聽人物
- 文化
兩廳院 × 鏡好聽全新Podcast《表演藝術心理話》 解密台前幕後的心理奧祕
國家兩廳院攜手原創聲音內容製作平台鏡好聽,於 4 月 27 日推出「知識好好玩」全新系列 Podcast 節目《表演藝術心理話》,由音樂家,同時也是神經科學家的李承宗擔綱主持,邀請表演藝術領域的不同角色對談,包括藝術行政、劇院服務人員、觀眾、舞蹈家,透過心理學與行為科學觀點,剖析激盪出藝術火花的精彩元素,以及台前幕後不為人知的內幕與心理機制。
- 文化
【好聽人物】平路:寫小說非常難,但那難度也正是樂趣所在
腳步輕柔緩慢,講話溫軟細柔,平路踏出的每一步、說出的每一句,都間隔著些許空白。她每一次的低頭沉吟,都像拉起結界一般,周遭靜得能聽見她的思緒,是那樣地快,又那樣地深,彷彿高速探進深黑的意識海底,試圖撈出最精煉也最真實的字句來表達自己。
- 文化
【好聽人物】陳繁齊:文字被讀出聲音後,才是一個完整的作品
「《脆弱練習》的『練習』,其實是情傷時候寫的,」詩人陳繁齊坐在錄音間裡,坦誠地說,談起第三本詩集《脆弱練習》的起點,他的語氣像一面靜止的湖泊,沒有一絲漣漪,一如他書中的文字,平靜堅毅,像一名謹慎的匠人,用專注的目光審視自己的作品。
- 文化
【好聽人物】楊琢琪:我期待的是不用藥、不打針,但從根本去翻轉他人的人生
「楊琢琪是一位奇怪的醫生。」談起疼痛醫師楊琢琪,同業的醫生友人如此評論。確實,楊琢琪是一位奇怪的醫生。
- 文化
【好聽人物】任明信:詩是我的生命觀,散文是我的人生
如果說任明信的前兩本詩集,是黑暗深淵的結晶,那麼最近的兩部作品《別人》與《雪》,就是衝破黑暗後所獲得的那份清明。出版生涯邁入第十年,隨著他背對深淵越走越遠,再回頭重讀《別人》與《雪》,又湧起什麼樣的感受?
- 文化
【好聽人物】阿善師:接納鑑識帶給我的,親身走過,才知道自己有沒有能耐
對謝松善而言,在鑑識領域一待就是33年的時間,純屬意外。他待在體制內進修學位、建立制度、培養後進,在鑑識領域可以說是台灣第一人。他的人生經歷與台灣鑑識發展史高度重疊,他回顧說:「當時警界普遍認為跑外勤才有發展,走條路沒有人可以給予指點,只有自己親身走過,才知道自己有沒有這個能耐。」
- 文化
【好聽人物】拯救無數都會男、女子! 毛奇的品味生活:選擇讓我感到自由
新生代飲食書寫作家、《深夜女子的公寓料理》作者毛奇,在深夜時段起家,透過知名粉絲專頁「深夜女子公寓料理習作」,療癒了無數上班族深夜寂寥的心靈,曾經行走異國巷弄與台灣鄉鎮尋訪食物產地與人群,其中這種種故事、與她私房的料理技巧和搭配,都將首度親聲講述,在與鏡好聽共同製作的Podcast《毛奇的食物提案——下班我想吃這個!》分享給大家!
- 文化
【好聽人物】紀金慶:入世哲學家
許多人在聽到尼采、班雅明、海德格等西方哲人的名諱與其著作時,往往會不禁感到望而卻步。但長年投入哲學普及教育的紀金慶認為,哲學其實就是對於我們的世界、我們的生命能做出全方位省思的思想菁華。「每一次的書寫或講授,我都在說服社會中不同的人,哲學是活的。」
- 文化
【好聽人物】張潔平:活出人間的矛盾
如果不做研究者,張潔平說自己或許去當計程車司機,或者龍門客棧老闆娘,做「故事換宿」,給你一杯酒、住一晚,你就給我說一個你的人生故事來換。她說,她也許只是不甘於來這個世界一趟,只活了自己的人生。